燕太子的饲养日记_偷偷下了一个蛋
蔷薇小说网 - 带刺玫瑰绽放在末世,女性向权谋与虐恋的华丽盛宴 > 燕太子的饲养日记 > 燕太子的饲养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燕太子的饲养日记》

 不过就是问了句霍先生儿子的妈妈是谁,林阿姨便生气将我赶了出来。慕浅说。。

  慕浅忽然就笑出声来,您明明知道我昨晚喝醉了,什么都不知道,难不成还会故意将这东西放在您车上录您的音?

  在男人身上吃瘪的滋味,她很多年没尝到。可事实上,因为面对的是霍靳西,这样的结果她原本就已经预见到。

  背诵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表现在于,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因为四年没在学校里。我发誓我四年前除了能背出一些公式以外,语文、政治、历史,苏联的十月革命是什么时间爆发的,就完全不记得了。我在考试前背诵了无数某某某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事件是几月几号发生的,在考试后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周期。不是我记忆力不好或者故意夸张,原谅我真的只记得十月革命是在十月份发生的。

  我一直觉得学习的大众目的是为了生存。生存是往好听了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找工作。文凭也是给用人单位一个快速衡量的标准,并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的标准,这个世界上文凭很高的笨蛋比比皆是。有了工作才能养家口。而之所以英语比较重要是因为一来很多国外的东西是比较有意思,二来可能方便赚外国人的钱,三来其实我真的想不出有什么很大的理由。英语也许是会给生活带来一些方便,但是只是一些。耗去的时间和代价可能比较大了一点。

  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应该服兵役,但是上了大学可以免除,所以我觉得军训作为一种补偿的手段应该只有大学才有,但是我那初一的弟弟都要军训,然后高中的军训,有点瞎掺和的意思。我上高中的时候,提前两周到学校长跑训练,然后高一新生到校军训,时间我有点不记得了,最少是一个星期。军训完后完全没有提高组织性纪律性,正步走的姿势也是一个礼拜完全忘光,军训前后大家惟一的改变就是集体黑了一倍。

  说话间林淑就已经拿了慕浅的包进门,远远地丢到慕浅所在的沙发上。
  我觉得,人到了高考这一步,最主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公平了。况且在高考里写诗不算什么创新,为什么没有人写过,因为作文要求要高于800字和不能写诗歌。而给了这个诗歌满分就相当于在足球比赛里有一个队员手球破门,但是因为这个手球力量大,角度刁,十分罕见,所以进球有效,而且算两个球的意思。

  当年始终不曾下过像南方一样连绵不绝的雨,偶然几滴都让我们误以为是楼上的家伙吐痰不慎,这样的气候很是让人感觉压抑,虽然远山远水空气清新,但是我们依旧觉得这个地方空旷无聊,除了一次偶然吃到一家小店里美味的拉面以外,日子过得丝毫没有亮色。

  慕浅刚刚换好鞋,听到林夙这句话,不由得轻笑出声。随后,她抬眸看向林夙,明天。林先生赏脸吗?
  叫我慕浅就好。她弯下腰换鞋,无论如何,林先生今天帮了我的大忙,改天我一定要请林先生吃饭感谢的。

  在以前我急欲表达一些想法的时候,曾经做了不少电视谈话节目。中国真的是个只说不做的民族,这点可以从谈话节目的数目看出来。在其他各种各样的场合也接触过为数不少文学哲学类的专家教授学者,总体感觉就是这是素质极其低下的群体,简单地说就是最最混饭吃的人群,世界上死几个民工造成的损失比死几个这方面的专家要大得多。

  几个月以后电视剧播出。起先是排在午夜时刻播出,后来居然挤进黄金时段,然后记者纷纷来找一凡,老枪和我马上接到了第二个剧本,一个影视公司飞速和一凡签约,一凡马上接到第二个戏,人家怕一凡变心先付了十万块定金。我和老枪也不愿意和一凡上街,因为让人家看见了以为是一凡的两个保镖。我们的剧本有一个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我和老枪拿百分之八的版税,然后书居然在一个月里卖了三十多万,我和老枪又分到了每个人十五万多,而在一凡签名售书的时候队伍一直绵延了几百米。
  苏明珠眨了眨眼, 咬了一口奶油包, 里面的奶油甜甜的, 她很喜欢吃不过却吃不了太多:没什么不一样啊。

  《围城》真是很好的作品。这本书启发我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写。文学其实就是文字的学问,小说的第一等就是文字里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情绪,第二等就是文字本身非常好,第三等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人说小说中,文字就是载体,最终要表达是何等远大的意义,而似乎这个意义和政治有所联系就是更加远大的意义。国内很多老作家喜欢用没有生机死了一样的文字来表达伟大的意义和崇高的人性关怀,那可能是仕途不顺的一种变态发泄,写小说都想象自己在写大会总结工作展望,要不然怎么解释他们的文字怎么能写成那个样子呢?

  第二是善于打小范围的配合。往往是三个互相认识的哥儿们,站在方圆五米的一个范围里面,你传我我传他半天,其他七个人全部在旁边观赏,然后对方逼近了,有一个哥儿们(这个哥儿们往往是站得最靠近自家大门的)支撑不住,突然想起来要扩大战线,于是马上醒悟,抡起一脚,出界。
  所以,在文学上,学历越高,看的书越多,到最后能做的只能是个文学评论家。

  慕浅笑着拍了拍她的脸,放心吧,顺利着呢。

  此时此刻慕浅在他怀中,他低头看着她,深邃的眉目暗沉无波。
  慕浅看着自己换下来的棉布软拖鞋,目光清越,缓缓道:林夙。

  虽然她昨晚在这屋子里过夜,但是录音笔一直是放在手袋里的,就算掉也只会掉在霍靳西的车里。

  不过最最让人觉得厉害的是,在那里很多中国人都是用英语交流的。你说你要练英文的话你和新西兰人去练啊,你两个中国人有什么东西不得不用英语来说的?
  其实学生们觉得学习的压力很重,并不是指学习不到知识我怎么办,而是考不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我怎么办。就算我好办,家里怎么办,爸妈在爸妈的朋友面前怎么办,最后是没有文凭没人要我怎么办。想着想着,跳楼了。

  现在想起来,课代表可以有,所谓班干部,还是免了吧。

  霍靳西却不急不忙,等霍祁然的身影消失在楼梯上,他才拿起烟盒取出一支烟,点燃之后慢条斯理地吸了一口,这才看向慕浅,也不说话,只是眉目沉沉的模样,分外压人。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